首位日本車手參加MotoE賽事/大久保光帶你認識MotoE

· About Motorcycle
broken image

今年開始首次以日本人身分參賽MotoE等級的正是Tandem Style雜誌“世界見聞錄”連載中,大家都很熟悉的大久保選手。正因為是選手,本篇就由他的視點來報導在電動車裡最高級別的MotoE到底是什麼樣的車輛。

本文・照片:大久保 光 譯者:卵

所謂的“MotoE”?指的是2019年開始的電動摩托車統規賽

大家好。我是今年開始以Avant AJO team參賽MotoE的大久保 光。這次會來跟大家說說有關MotoE的大小事。MotoE對日本而言,還不是太熟悉,所以我想先從MotoE是怎麼樣的比賽來說起。

MotoE是與MotoGP共同開賽的比賽,正如其名是電動摩托車的賽事。2019年首次參賽,算是較新的一個級別。車輛用的是義大利電動車廠的Energica統規車(One make),懸吊用Öhlins,煞車用Brembo,輪胎用米其林。而距離我上次參加統規賽已是ARRC選手權亞洲夢想盃的事了,再次參加久違的統規賽,真是令人興奮啊。

broken image

 

broken image
broken image

這就是MotoE的車。車輛約莫STK600的大小吧。乍看很像普通的摩托車

broken image
broken image


引擎上有巨大的電瓶及其附屬單元。車架意外地很細

broken image

這是儀錶板周遭,握把與龍頭的連接處有各種開關

broken image

輪胎統一使用米其林,讓我留下好印象的是非常棒的抓地力

broken image

如同照片所秀的,沒有排氣管。另外,車的後避震被移到右側,一般認為是為了要盡可能確保放置電瓶的空間

油車的動力會在峰值後往下掉,電動車的峰值則能持續著

broken image


接下來就用我的觀點來說明電動摩托車與普通摩托車有何不同。首先,最不一樣的就是沒有引擎音!電動摩托車想當然耳是用馬達驅動,所以完全沒有一般油車的引擎音。第一次騎乘時還因為太安靜,反而擔心車輛真的沒問題嗎(笑)。而另一方面,馬達音聽得相當清楚,是音調很高的獨特聲音,聽起來像是“WIN”的聲音,舉例來說,有點像迷你四驅車或是遙控車的馬達音擴大版。動力同樣都是馬達,聲音果然也很相似。

出力特性不同險些Highside

再來要說的是乘車感,特別是油門開啟時的感覺非常不同。一般的摩托車,從油門剛轉開,到最高動力為止,需要稍微花點時間;但如是電動摩托車,油門轉開後,馬上就最高動力了,所以起跑時的加速會比現今的摩托車強大許多。實際上在最初的場次時,有好幾次都是在剛開油門時就Highside摔車了(笑)。雖然車輛本身較重,但這點在起跑出去後就不太會在意了。當然會感受到龍頭的重量,但覺得也還好,畢竟車體的總重約250kg.…。我個人的想法是,應該是因為車重與油門開啟後的動力感有達到良好的平衡吧。也因為是馬達驅動,無須換檔。如是一般的摩托車,動力一旦超過峰值,就會往下掉,但如是電動摩托車,峰值的動力可持續維持下去。另外,回油門時,再生煞車會作動,會如引擎煞車般強力又確實,因此後方的循跡性也就變得容易掌握了。

在騎乘前曾煩惱過彎時要怎麼煞車?只靠前後煞車真的可以煞得住重達約250 kg.的車嗎?沒想到再生煞車比預期還要可靠,太令人驚訝了。而後煞車也不只有腳踩,油車的離合器拉桿變成了煞車拉桿,車手可視自己喜好,選擇右腳或是左手控制煞車。目前最高速是出現在Jerez賽道,大約是220km/h左右,比moto3還快,可是單圈時間卻較差。我想這跟moto3特有的彎速快,以及電動摩托車的龍頭較重有關。即使如此,車輛本身的潛力還是非常高,實際上也是有其他賽道的單圈時間比moto3還快。車輛設定的方式也有很大差異,為了要承受較重的車重,懸吊等會較硬,而且是能緩慢作動的式樣。

電瓶的冷卻方法反覆試驗中

 

broken image
broken image

本回首次嘗試使用乾冰來冷卻。MotoE就是這種還在反覆試驗,卻也一邊持續進化的冠軍賽。電瓶要如何更有效率地冷卻?看來會是以後的一大課題

MotoE車輛的充電方法?

broken image

此處是電瓶充電的電力站。MotoE的摩托車會在此一起充電,充電時間是固定的。

broken image


每1台都設有一個電力站

broken image

坐墊附近有連接充電線的插頭

broken image

照片有點看不清楚,但其實螢幕上會顯示已充電多少%電力

看完覺得如何呢?希望能透過這篇文章,讓你對電動摩托車,還有MotoE比賽產生興趣!而關於測試的內容,請見雜誌版Tandem Style No.228的“世界見聞錄”。